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西塞山区法院组织少年犯线上亲情会见和心理疏导

时间: 2020-08-12 16:32 来源: 西塞山区人民法院

2020年8月7日下午,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气氛温馨、情意浓浓,一场对少年犯小玮(化名)开展的线上亲情会见、心理疏导活动正在进行。这是该院首次在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中邀请心理专家为未成年犯进行心理“疗伤”、参与法庭教育,也是该院少年法庭积极探索和完善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体系的新举措。

今年4月,17岁的小玮因与他人共同盗窃电瓶车电瓶被起诉至法院,该案的主审法官吴翔,通过认真查阅该案的案卷材料后发现,小玮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并没有清晰的认知,还有情绪低落、悲观等表现。吴翔法官随即和小玮的父母联系,详细了解小玮的情况,在沟通中,吴翔法官了解到小玮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小玮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吴翔法官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留守儿童问题。她迅速与小玮就读过的学校、生活的社区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小玮的成长历程,知道其家庭困难,就带着刑庭干警去到他的家中,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吴翔法官秉持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多次与小玮进行会见教育,同时,她和刑庭法官助理陈玉洁前去黄石市妇幼保健院请教专业心理咨询师,讨论如何对小玮进行心理疏导。在心理咨询师专业地建议和征得小玮家人的同意后,吴翔法官为小玮安排了一场线上的亲情会见和心理疏导活动,以期能够帮助小玮重拾信心,知错能改。

“你在里面过得怎么样”、“每天吃的怎么样”、“只要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小玮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朋友都来到了法院亲情会见的现场,因疫情许久未能见面,他们通过远程视频系统看到身在看守所的小玮后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迫不及待地向小玮表示关心,小玮见到家人朋友情绪也很激动,听到大家对他的嘘寒问暖、鼓励支持,小玮也抑制不住红了眼眶。

“虽然这次你犯了错,但是你本质并不坏,还很年轻,只要好好反思改过,你的未来依然会很精彩”、“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要有理想追求,多想想以后出来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师王医生和程医生语重心长地对小玮说。在心理疏导过程中,2名心理咨询师在详细了解被告人小玮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学校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通过从人生观、亲情、挫折承受转化等角度对小玮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消除其内心压力和抵触情绪,引导他认真剖析犯罪成因,使其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促使其真诚悔悟,并帮助其树立改过自新的勇气和信心。

“爸爸妈妈,我现在知道错了,悔不该一时冲动就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我一定积极接受改造,出来学门手艺,你们照顾好自己,等我出来!”小玮一边说着一边悔恨地失声痛哭。

被告人小玮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受到不良朋友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是其恶性并不大,对其进行教育、感化、挽救极有必要。目前因受疫情影响,只能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让小玮和家人、心理咨询师见面,但疫情也阻隔不了心与心之间的沟通,经过此次亲情会见和心理疏导活动,让小玮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亲人的关心,也让其更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逐步消除犯罪心理阴影和悲观情绪,重塑人生信念,树立起重新学习、生活的信心。

今后,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从“情”字出发,由“教”字着眼,以“帮”字入手,整合社区、学校、妇联、团委等多部门单位的力量,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亲情会见、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定期回访帮教、不定期约谈等多元化帮教方式,切实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用耐心和爱心为失足少年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