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西法新青年

袁德权:长江堤上的身影

时间: 2020-08-13 09:47 来源: 西塞山区人民法院

 

 

6月底7月初,汛情突如其来,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西塞山区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迅速部署防汛工作,西塞山区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周密安排,将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完成。全体干警,包括聘用人员共80余人连夜组成防汛突击队,火速奔赴河口长江责任堤段,投入到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这段时间,该院每天安排值守人员10余名,24小时无缝对接,虽然天气热、蚊虫多、巡守时间长,但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抱怨,全体干警严格贯彻落实防汛工作的各项纪律要求,半军事化自我管理,展现了法院人优良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有“战斗”的地方,就有故事。

院长的故事。党组书记、院长王建明是今年3月从市中院调到西塞山区法院来的。他的小女儿还不到5个月大,家中的老人和两个孩子都需要他的照顾。但在防汛期间,他作为“领头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第一个大夜班就是他带队。没有轮到他值守的日子,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以后,不论是暴雨滂沱,还是烈日灼心,他每天都会到哨所来看一看,问一问,带着大家巡一轮,经常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他亲自组建“西塞法院防汛工作”微信群,第一时间传达上级防汛工作精神,细致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是最活跃的“群主”。该院防汛工作照片记录里,有许多他在哨所悉心指导的身影,有他为去堤上看望干警艰难通过雨水及膝的涵洞的身影,有他拿着木棍在草丛中一步一探认真查看的身影,还有到他蹲在渗水的沟渠旁仔细研究的身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与担当”。

老党员的故事。西塞山区法院有4名年近60岁的老党员,分别是尹永泽、章国和、严基宝和李华,他们先后参加了98年抗洪,16年防汛和今年初的疫情防控。考虑到他们年龄较大,这次防汛本来没有排他们的班,但这一次他们又都强烈要求参与一线值守。“天虽偶尔放晴,但长江水位持续上涨,我们两小时巡查一次,一定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掉以轻心,我经验丰富些,大家都跟着我,我们一起上!”尹永泽总是这样冲在前面,以高度的责任感带着突击队员们在大堤上用眼睛、用脚步、用木棍排查险情和隐患。别人巡查一次可能是半小时,尹永泽因为严谨、仔细,一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熬得红肿的眼,蚊虫叮咬的疤痕,无论白班还是夜班,尹永泽几乎都没有合过眼。看到这些老党员们佩戴党徽,穿上雨鞋,手拿木棍,毅然上“战场”的身影,大家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初心与忠诚”。

青年党员的故事。在该院45名在职党员里,40岁以下的党员有18名,占了40%。在这次防汛过程中,80后成为了主力军。夜班不好排,青年党员上!周末不好排,青年党员上!作为办案的中坚力量,他们走出法庭、脱下法袍后,马不停蹄换上雨衣,踏上大堤,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章,你的手被咬的肿成包子了,怕是毒虫,以防万一还是赶紧去医院看看吧!”“没事,我能克服,涂点药,值完班再说!”“小陈,你刚结束庭审,还没吃饭就赶来了,还是先吃碗泡面休息会儿再巡堤吧!”“没事,就当减肥了,我和大家一起巡去!”看着一个个总是笑着说“没事”、走在最前面、举着木棍或提着手电筒认真巡堤的年轻干警们的背影,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奉献与使命”。

这些背影,这些背后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院人,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不计得失;在组织信任我们的时间,要认真履职,不辱使命。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在艰难的时候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复杂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用忠诚和担当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文刊登在2020.8《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