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法院用好司法“三招”护航小微企业发展
近年来,西塞山区人民法院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探索小微企业权益司法保护机制,为辖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司法动能。2022年1月,该院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大涉企案件当场登记立案改革先行单位;4月,该院办理的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
一、加快审批办理、审判执行、诉前调解,司法加速降成本。一是“绿色通道”快审批。坚持线上线下并举,整合咨询导诉、登记立案、诉前调解、自助服务、网上收退费等功能,进一步优化立案、审判、执行程序衔接,开通涉企案件立案绿色通道,打造“一站式”综合诉讼服务中心。涉企案件实现当天受理当天立案。今年一季度,该院“一站式”建设质效评估得分排名全市第一、并列全省第三。二是“繁简分流”快审判。坚持“简案求高效,繁案出精品”原则,推行刑事、民事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推出全市首例表格式民事判决书,创新“无书记员+要素式”审判模式,建立结案情况周提醒、月通报、季分析系列督办机制。今年一季度,该院受理各类案件1554件,结案率55.15%,位居全市法院第一。三是“诉调对接”快调解。用好诉调对接机制,对涉及同一企业的案件集中调解,实现批量案件化解尺度的统一;对涉诉案件较多的原告企业,积极引导其进入程序简、费用低、效率高、效果好的诉前调解程序进行调解。今年以来共办理涉企案件284件,其中诉前调解涉企案件成功办理198件,最多的一次性诉前调解成功14件,一批物业纠纷案件实现源头实质性化解。
二、做实柔性执法、常态普法、定向维权,贴心服务防风险。一是“柔性司法”稳企业运转。坚持“活封”、“活扣”办理涉企保全案件,尽最大可能发挥被查扣财产价值,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坚持“少捕”、“少押”、“慎诉”保护困难小微企业,以缓、减、免方式解决企业诉讼前期资金困难。2021年以来共减免困难企业案件受理费40.32万元,今年一季度帮助企业挽损1000万余元。二是“常态普法”促企业管理。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150余名重点行业企业代表开展专题刑事法律讲座,邀请31名企业家代表进法院开展清廉企业建设观学活动,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意识,推动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制作《跟着小西来学法》普法栏目,推出买卖合同法律风险等各类普法22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法院自媒体平台普法品牌。三是“定向维权”护企业发展。组建小微企业法官工作站,实行“定期参会+随时咨询”常态化沟通联动模式,为小微商贸企业提供“不打烊”的法律服务,切实降低维权成本和违法风险,今年以来共帮助化解矛盾纠纷38件。
三、强化政策支持、跟踪评估、信用修复,创新机制优服务。一是“硬核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聚焦诉讼服务提速增效、完善涉企案件办理机制、强化智慧平台运用、线上线下普法等重点,出台进一步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切实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提升涉企案件“立审执”质效,全力护航企业发展经营。二是“跟踪评估”为企业纾困解难。推行涉企案件“一案一评估”,定期开展评估回访,并将综合评价案件办理质效纳入绩效考核,确保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实现全过程全覆盖,避免出现“办理一起案件,搞垮一家企业”局面。三是“信用修复”为守信企业“背书”。坚持正向激励与信用修复双管齐下,定期将辖区诚信履行企业名单推送至市场管理、税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自动履行为主、强制执行为辅”的执行体系。今年4月6日,该院在全市法院发出首份《自动履行证明书》,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并被省高院、湖北日报等转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