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千万,“钢之链”共享法庭巧解企业“生死结”
“法官,将近2000万的货款没收回,公司快运转不下去了!”
法官,要是强制执行封了厂子,我们公司就彻底完了!
近日,原告钢材公司与被告新材料科技公司、贸易公司、袁某,在工业园区“钢之链”共享法庭解决了这起金额高达2000万元的合同纠纷。
钢材公司与两被告公司为多年合作伙伴,前者长期为后者供应钢材。但近两年,两被告公司仅提货不付款,欠款持续累积。2024年9月,双方对账核算,新材料科技公司差欠货款1500万元,贸易公司差欠货款260万元。双方据此签订了《还款协议》:新材料科技公司与袁某为此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并以厂房等房产提供担保。协议签订后,被告仍未履约,钢材公司遂诉至法院。
法院受理后,经研判,该案的关键难点在于:涉案金额大,若案件久拖不决,钢材公司资金无法回笼,该公司可能资金链断裂。而判后货款无法一次性结清,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两被告公司厂房或被查封,将无法继续生产经营。
承办法官认为,调解是“案结事了”的最优解——通过协商在不影响双方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分期结清货款。因涉事企业均属工业园区管辖,为减少企业奔波,法官决定在“钢之链”共享法庭开展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厘清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体谅双方难处。经居中斡旋和反复协调,双方最终就剩余货款的偿还时间及资金占用利息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这场关乎园区企业“生死存亡”的合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这个法庭真是太方便了,以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双方企业代表握手言和。
“不增编、不建房”,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钢之链”共享法庭将法律咨询、调解指导、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末端,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下一步,西塞山区法院将以该法庭为支点,持续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基层治理建设,引导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诉中处理、诉外解决,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供稿:张若璇
校对:阮 缘
审核:赵 钧
编辑:金海燕